家风是家族子孙世代为之恪守的家训、风范与行为准则,是民风世风的根基和社会和谐的基础。重视家风建设,历来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邗江区以“家风”建设为载体,大力开展以“晒家风,做最美家庭;晒金宝,做最美邻居”为主要内容的“双晒双做”文明新风进万家活动,在全区营造了崇文尚德、向上向善的城镇文明新风尚。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彰显大美邗江之优良家风,邗江发布特别推出大美邗江——晒家风系列,让文明新风成为邗江一道靓丽的风景。

  

  

  提起朱自清,扬州人都非常熟悉,先生不仅自己一身正气,还用无形的家风涵养着子孙。现为扬州市文化研究所所长、朱自清先生的嫡孙朱小涛曾坦言,朱家并没有专门制订家规家训,也没有刻意营造过家风,但一身正气、崇德向善、诚以待人,这是朱家几代人共同的性格特征,也是朱家百年家风长期熏陶的结果。

  

  曾祖父朱鸿钧希望儿女们远离官场

  “有人说,朱家在扬州是‘名门望族’,其实不是。朱家最多只是个小康之家!”在一次讲座中,朱小涛从朱家一门“崇德尚善,诚以待人”的家风谈起,说到长辈们过去生活的点点滴滴,以及为人处世之道。

  朱小涛说,他的曾祖父、高祖父当过芝麻小官,曾祖父小坡公当了十几年的小官吏,深谙封建官场的黑暗和险恶,他希望儿女们远离官场,饱读诗书并学有所成,于是借苏东坡“腹有诗书气自华”诗句中“自华”两字给儿子起名,所以祖父朱自清的原名叫朱自华。朱自清不负众望,刻苦读书,终于考上了北京大学。随着年龄的增长,朱自清觉得光读书是不够的,首先要做人。于是,他改名“自清”,意在勉励自己做一个清正之人。

  

  祖父朱自清为买英语大辞典当了大衣

  “祖父人如其名,不善言辞,温厚朴实,中正平和。”提到祖父朱自清,朱小涛充满了敬佩之情。他说,朱自清一生正派做人,勤奋读书,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散文家李广田先生说他具有“最完整的人格”。

  朱小涛坦言,他虽然没见过祖父,但时刻被家风浸润着。他曾听长辈们说,朱自清从小就爱读书,读起书来可以整天足不出户,吃饭也要别人提醒。在扬州中学念书时,他就把经史子集中的基本典籍读了个遍。后来,几次家庭变故使朱家家道中落了。《背影》里有几句话:“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番破败景象,就是朱自清考大学时的光景。这样的生活境遇,使得他对穷苦人生活有了深切体会,这种情感贯穿了他一生。1920年,他从北京大学毕业。那年初春,他在书店看中一本新版韦伯斯特英语大辞典,定价相当于他一个学期的学杂住宿费。可是,他囊中空空,只好咬咬牙,把那件在《背影》中出现过的紫毛大衣当了,买了辞典,而紫毛大衣却再也没有赎回。

  

  朱自清还是个至情至性的人,正因为如此,他的散文才充满真情实感,打动人心。朱小涛说,在祖父的散文创作中,有写父子之爱的《背影》,有写夫妻之情的《给亡妇》,有写儿女之乐的《儿女》。在朱自清的日记中,经常可以读到这样的字眼:“我太自私了”“过于懒惰”“不够努力”等等。他已经养成了不时自我反省、自我审视、自我约束、自我鞭策的习惯。1926年,朱自清亲身经历了“三·一八”惨案,目睹了血雨腥风的场面,后来写成了《执政府大屠杀记》一文,痛斥反动政府的暴行,但他也坦率承认,自己当时有点害怕。对于自己的“由怕而归于木木然”,他自责道:“实在是很可耻的。”这正是他诚朴正直天性的自然表露。朱自清病逝前不到两个月,在家境十分艰难、身体极度衰弱的情况下,毅然在拒领美援面粉的声明上签名,捍卫了国家和民族的尊严。

  

  父亲朱闰生不喜名利而尤嗜美食

  朱小涛的父亲朱闰生,是朱自清的次子。《荷塘月色》里有一段描述“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那个“闰儿”就是他父亲。朱小涛说,父亲“闰儿”临终前的几个月,他在家陪侍老人家。为了让父亲开心,朱小涛用戏谑的笔法写了一篇父亲的小传。其中有这样几句话:“其人心地良善,性情平和。一身正气,崇德向善,诚以待人,讷于言而实于行,上尊长辈,下示后代。不喜名利而尤嗜美食。今虽八十有六,疾患在身而此性未改。岂非人生一大乐耶?”“父亲当时已疾病缠身,又患老年痴呆症,看完小传,他老人家露出了蔼然宽和的笑容,提笔哆哆嗦嗦地在那段话后面写下‘很好’两个字。”朱小涛说,对“一身正气,崇德向善,诚以待人”几句,他特别认可。这也是朱家几代人一致的风格,姑且看作是朱家的家风吧。

  

  

  

  朱小涛说,2005年,他曾去过海州、扬州、温州、南京、绍兴这些祖父朱自清曾生活过的地方,寻访祖父留下的足迹,其中海州是祖父出生的地方,但是他三岁就随曾祖父来了扬州,所以并没有留下太多生活的痕迹。而扬州则是祖父一生最重要的地方,他在这里经历了人生最好的年华。他第一次到扬州时,就觉得这个城市很美,充满文化气息,随着探寻祖父脚步的深入,他愈发发现扬州文化底蕴的厚重,这是一个值得以文化而骄傲的城市。朱小涛说,朱家家风并不是依靠文字来传承,而是在潜移默化中,通过上一辈人的言谈举止对下一辈人产生影响。“祖父朱自清为人温厚朴实、中正平和,无论是学术分歧或是处世态度从不与他人一争高下,在祖父的潜移默化影响下,我的父亲一生温和善良,处处与人为善,其兄弟姐妹七八人也都生性平和善良。在我看来这就是对祖父人格的肯定,父辈们正是受到祖父言谈举止的影响,才会产生如此性格的自然传承。朱小涛说,中国几千年来的文化中,无论是‘不为五斗米折腰’、‘廉者不受嗟来之食’还是‘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阴’都强调做人要有风骨和气节,他希望能通过讲述家风故事,让更多的年轻人知道风骨和气节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核心内涵之一。